明報
2009/04/06

170古樹病重 專家指驚人 恐錯過醫治黃金期 變城市陷阱

  【明報專訊】康文署首次披露,《古樹名冊》內470棵古樹中逾三成為「問題樹木」,當中12棵因瀕死或遭颱風破壞已被移除,另170棵古樹需要加強護理。有樹木專家對「問題樹木」數量之多表驚訝,擔心已錯過護理的「黃金檔期」,須投放大量資源進行保養確保樹木健康,否則成為城市陷阱。

佔《古樹名冊》三成

  赤柱古樹殺人事件,促使政府成立跨部門小組,全面檢視目前政府管理、保養樹木的各項安排和執行的情况;本報再委託港大地理系講座教授詹志勇、長春社保育經理兼註冊樹藝師蘇國賢,為本報曾於年多前檢視過的古樹或大樹再把脈,以檢視多棵由各個部門負責日常管理及保養的古樹及大樹。結果發現,多棵樹木長期存在結構及健康問題,有古樹護理後,健康不單未有起色,更有倒塌危險。

尖沙嘴古樹悉心搶救未回天

  其中尖沙嘴彌敦道聖安德烈堂入口的古樹細葉榕便是一棵經挽救,但未見起色的古樹;蘇國賢約年半前至今,曾多次檢視這樹,上周發現當局下了不少工夫,該樹根部鑿開了部分混凝土,露出泥土,樹幹以拉纜索穩定。

但他稱,細葉榕的樹冠較前稀疏,樹幹生長出大量水橫枝以自救,主幹發現一幅兩呎乘一呎的蟲蛀痕迹,形狀有如地圖,顯示樹幹內部有可能腐爛,這些徵狀顯示,康文署過去的補救工作,仍無助回復生機,「相信已錯過了醫治的黃金檔期」。

  至於九龍塘紫藤路的合歡及九龍公園內小型足球場旁邊的細葉榕,健康亦未有起色,記者現場所見,豪宅旁的合歡有傾側現象,樹根周圍磚塊隆起;九龍公園細葉榕的樹冠只餘下10%以下,樹身以大量金屬架支撐。

  蘇國賢表示,本港路邊不少大樹有數十年樹齡,往往「先有樹,後有路」,過去缺乏綠化規劃,加上部門各自為政,「種樹由康文署負責,樹種下去後,其他工務部門負責鋪磚,結果將樹根重重圍住」。政府內部一向有指引,規定路邊樹木至少要有1平方米泥土空間,但不少部門明顯沒有遵守,希望政府檢討時,要正視該問題。

  港大地理系講座教授詹志勇昨日與本報巡視其他部門負責管理的樹木,發現亦有樹根生長空間不足,以及選擇樹種不當問題,其中一幅位於西環的斜坡,種了快高長大的台灣相思,由於樹身太重,以致主幹「打橫」生長;該樹根部生長空間不足,以致周圍混凝土被樹根「撐爆」。

促設專業統籌部門

詹志勇建議參考新加坡,成立一個部門統籌護理樹木工作,把樹木專家及護理樹木的資源集中研究及護理樹木,所有觸及樹木的工程日後需諮詢該部門的意見,而為了確保工程不會影響樹木健康,他認為需有機制讓前線工程人員了解部門定下的保育樹木指引,「否則即使你制定了全世界最美的指引,但工人鑽地時不知道的話,執行不到便無意思」。

蘇國賢認為,政府應趁今次機會,徹底檢討管理及護理樹木的機制,改善以往「頭痛醫頭」的心態。他舉例說,外表有問題的大樹固然要對症下藥,但健康及結構良好的大樹亦可能有潛在問題,例如樹根被混凝土包圍,若不採取行動,長遠就會引致健康問題,例如根部腐爛,最後危及市民安全。

明報記者 馬耀森 何嘉敏

 

8部門管樹 準則不一

  【明報專訊】除康文署外,現時還有7個政府部門管理及保養樹木;港大地理系講座教授詹志勇形容樹木已病危,極有倒塌可能,質疑管理樹木工作政出多門,準則不一,且缺乏樹木專家監管,令維修工程無法顧及樹木健康,最後倒下來危害途人。

  本報昨與詹志勇巡視薄扶林道潮商學校旁的一幅斜坡,斜坡上3棵台灣相思根部皆被噴漿(Shotcrete)包圍,其中最近薄扶林道的台灣相思已向行人路傾斜逾45度,根部已迫破混凝土層並翹起,部分樹根已「霉」,而樹皮裂開,露出白色菌絲(Mycelium),樹身生出多條水枝。

  詹志勇稱,該台灣相思已不健康,「我之前來看這樹還未這樣傾斜,現在愈來愈斜,樹身因生出水枝而愈來愈重,根部曾長出不少菇,但被人拔走了」。

噴漿修斜坡 阻吸收養分

  他批評政府以噴漿維修斜坡時無預留空間讓樹根伸展及吸收氧分,「樹根迫破混凝土,但政府只不斷用水泥填補混凝土裂痕及拔走菇類,並不是設法救樹」,他形容該斜坡面積太小,不適宜種3棵這樣大的台灣相思,更不應用噴漿蓋過根部,「這樹已病危,根部抓不着泥土,隨時倒塌到行人路上……若仍沒有好轉,寧斬下免傷到途人」。

  除了政府部門,醫管局管理的律敦治醫院旁斜坡上的樹木亦被混凝土封蓋,詹志勇指早年斜坡種滿大小樹木和草皮,儼如小樹林,惟醫管局後來以噴漿維修斜坡,只留下「樹圈」(泥洞)讓樹木生長,但現時斜坡上7個樹圈中有5個「有圈無樹」,「根本個圈就不夠空間讓樹根生長,結果因不夠氧分和水分,全部死了,其中一棵於兩年前倒塌至行人路上」。

  剩下的一棵細葉榕的樹冠不平均地生長,根部亦迫破混凝土層,詹志勇指出,該樹健康已出現問題,擔心會成為下一棵倒塌下來的樹木。

漁署康文署 知識最豐富

  醫管局發言人指出,該局有專人護理醫院範圍內的樹木,有需要時會聘請樹木專家;路政署則指署方有土力工程師及園境師護理樹木。

  根據政府早前呈交予立法會的文件,除漁護署及康文署外,路政署、房屋署、建築署、渠務署、水務署及地政總署皆負責護理樹木,但據了解,多個部門中只有漁護署和康文署具備較豐富的護理知識。

 

及早擴闊樹圈 黃大仙樹王獲救

  【明報專訊】外表健康的古樹,亦可能有潛在問題,及早對症下藥,可避免長遠沉重的「醫療開支」。黃大仙一棵古樹細葉榕(WTS/8)的根部生長空間嚴重不足,但康文署收到反映後早前迅速更改設計,將「樹圈」大幅擴闊,及將原本古樹旁的出入口設施移走,讓樹根有足夠空間生長。

  此外,康文署亦在樹冠範圍內豎立竹筒,引導氣根向下生長,現已有多條氣根到達地面的花圃內。

  康文署古樹專家小組的長春社保育經理蘇國賢表示,該樹樹齡估計只有50、60年,但形態優美,堪稱樹王,樹根若不「鬆綁」,健康便會漸漸走下坡,「長遠需花大量大人物力救樹」。他指去年曾在專家小組會議上反映樹根問題,因樹的位置是康文署管轄範圍,遂有快速的回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